3名“海歸”落巢科創園
(記者 馬宏飛 特約記者 吳斌)日前,由“海歸” 博士張潮海領銜創辦的泰興英納環保科技公司正式落戶市科技創業園,并獲得了150萬元的省市財政無償資助。目前,企業生產所需的各類設備正在緊張安裝調試之中。 張潮海博士,曾主持和承擔多項國際環保合作項目,與國內專利合伙人蔣闖以專利技術和現金入股,興辦泰興英納環保科技公司,開發的等離子汽車尾氣凈化器擁有兩項專利技術。目前,上海通用、長春一汽等汽車廠商已伸出合作“橄欖枝”,希望借助這一產品提升汽車競爭力。 市科技局局長焦國慶介紹,2007年4月,我市在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業園內組建了市科技創業中心,并命名為“泰興市留學生創業園”, 鼓勵和吸引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海外專家和留學人員及其他人員攜帶高新技術成果進入中心創辦科技型企業,孵化高新技術項目,加速我市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科技創業中心首期占地面積為100畝,已建成9幢孵化標房及1座7300多平方米的科技綜合孵化大樓。科技綜合孵化大樓內設電訊網絡、商務會議中心、科技展示廳、科技報告廳等公用設施,擁有60多個孵化單元,可為不同類型的科技企業提供50—300平方米的孵化空間和研發基地。 “企事業單位、海外留學人員、海內外專家及科技人員自帶科技成果和資金來中心,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將享受豐厚的優惠政策,特別是資金和稅收方面的支持。”焦國慶說,新辦企業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的,除獲得省級財政100萬元的無償資助外,市財政將配套支持50萬元。在中心設立的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市財政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和50萬元資金資助。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服務于入駐中心企業的技術成果轉化,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所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轉讓高新技術成果所獲得的個人收入、股利分紅收入,按征收的個人所得稅的50%由財政返還給納稅者本人。入駐中心的高新技術項目,在3年的孵化期內,一律免收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基金。 在優惠政策的吸引下,到目前,已有3名“海歸”在科創園落戶。“海歸”博士呂文生領辦的江蘇博斯騰納米涂層有限公司,第一條新型納米涂層材料生產線將于年底前投產。“海歸”博士石文星領辦的市森博苑環境控制有限公司,專門從事低噪高效軸流通風機、大功率直流無刷電機及其驅動和控制技術的研發與生產。 “我市已在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等國設立海外高層次人才聯絡處,依托當地華人華僑社團,傳遞招才引智信息,推介投資合作項目,為有意回國投資、創業的海外高層次人才提供服務。”焦國慶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