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同時吃的食物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吃飯成了我們每天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當然,我們吃飯是不可能只吃一種食物的,總是得有各種各樣的蔬菜、肉類、蛋等等食品來豐富我們的餐桌。 但是,當我們吃下看似營養豐富的食物時,由于某些食物的搭配不當,反而會引起身體的不適,嚴重的還會導致中毒,危及生命。 根據藥食同源理論,每種天然食物都有屬于自己的性與味,在中醫上叫“四氣五味”,“氣”指的是藥性,四氣就是寒、熱、溫、涼,五味指的是辛、甘、酸、苦、咸五種味道。不同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功效就不同,例如寒性的加上甜味的食物,就有甘寒養陰的功效,苦寒搭配則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食物相克也是如此,有一些食物一道吃可能發生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老祖宗就曾給我們留下了“十八反歌”,記載十八種相克的食物。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有些相克的“冤家食物”都是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陳意教授說,這就跟中醫一樣,用了千萬人的“人體試驗”試出來的,之后才有了像《本草綱目》里“凡柿同蟹食,令人作瀉”這樣的說法。 民間一部分食物相克的說法,現在已為醫學界所認同。對于一般人群來說,真正的食物相克有三種情況:一是兩種食物在吸收和代謝過程中發生互相排斥作用。二是兩種食物在分解過程中產生有害物質。三是從中醫上食物的“四氣五味”角度來說,如果兩種大寒食物同食就會把人吃倒,大熱食物吃多了就會上火,只有四氣食物搭配著吃,才不致使人寒熱失衡。 比如,吃海鮮喝啤酒容易誘發痛風。海鮮是一種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的食物,而啤酒中則富含分解這兩種成分的重要催化劑——維生素B1。如果吃海鮮時飲啤酒,會促使有害物質在體內的結合,增加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從而形成難排的尿路結石。如果自身代謝有問題,吃海鮮的時候喝啤酒容易導致血尿酸水平急劇升高,誘發痛風,以致出現痛風性腎病、痛風性關節炎等。 再比如,蘿卜和橘子不宜同時吃。臨床實驗發現,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攝食到人體后,可迅速產生一種叫硫氰酸鹽的物質,并很快代謝產生另一種抗甲狀腺的物質——硫氰酸,該物質產生的多少與蒸蔬菜的攝入量成正比,此時,如果同時攝入含有大量植物色素的橘子中的類黃酮物質在腸道被細菌分解,轉達化成羥苯甲酸及阿魏酸。這兩種可加強硫氰酸抑制甲狀腺功能,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因此,這兩種食物同食不宜,尤其在甲狀腺腫流行的地區,或正在患甲狀腺腫的人,更就注意。 有些水果與海鮮也是不宜同時吃的。人們喜歡吃海鮮,又喜歡吃水果,特別是兒童。但是應注意的是,在吃海鮮的同時,若再吃葡萄、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就會出現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因為這些水果中含有鞣酸,遇到水產品中的蛋白質,會沉淀凝固,形成不容易的消化的物質。同時鞣酸還有收劍作用,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使凝固物質長時間滯留在腸道內,進而引起發酵。所以,海鮮不但不宜與上述水查同食,而且吃海鮮后,應間隔4小時以上再吃這類水果。 但是,食物相克說的并非都是壞事,比如,大家都知道,吃蟹時離不開兩樣作料:一是醋,二是姜。醋的主要作用是消除腥味,而姜的作用則是為了驅寒。蟹是寒性動物,姜是熱性植物,兩者中和便可防止食蟹致寒得病。 不過,食物雖然存在相克現象,不過也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腸胃不好的人,要少吃那些可能“相沖”的食物,或者可以分開進食,最好相隔3至4小時吃,以防其相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