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安全性。住宅需要一定的安全措施,重要的兩項是防盜安全和防火安全。
2、有保健性。人們對保健性要求主要是指生理健康要求和心理健康要求兩個方面。為居民提供滿足生理健康要求的住宅,需要有良好的通風、充足的日照,以保證人所需要的溫度、濕度、陽光以及清潔的空氣等。從更深層次意義上講,要為居民創造積極的家庭環境,使居民對“家”的溫馨有認同感,從“家”中獲取力量,受到鼓舞,滿足心理健康的要求具體如家庭公共娛樂空間的設置等。
3、有舒適性。舒適性是一個綜合概念,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舒適性要求的標準也會不斷變化。目前舒適性標準主要體現在室內使用空間合理等。要重視得房率,即套內面積與建筑面積之比。這就要求設計應盡量減少結構面積、公共面積等等。
4、有靈活性。住宅內部的分割要考慮靈活性。如家庭的收入變化、成員變化,甚至于職業變化等,都會對住宅室內環境產生新的要求,所以在住宅的空間組合、設施的布置等方面要注意靈活性,即房間用途變化、房間分割變化、房間布置變化等。
5、有私密性。居民的日常生活都不希望被別人打擾或讓別人知道太多,私密性的要求產生于人們生活中的私密性活動。住宅設計中應隔音和避免戶間的“對視”等。
雖然目前趨向于開發商提供毛坯房,由用戶自己裝修。但是電的容量、留出上下水接口、管道位置等都可以體現裝修的標準。強電、弱電接口留得多如每房間一套,則裝修、布置的機動性就大,就能滿足用戶不同房間布置的需要;房間里多留照明等電源接口,則方便用戶室內照明和電器布置等。上下水的留孔,基本決定了廚、衛的布置空間,在哪兒放什么、放什么規格都已基本確定,差別僅在于這類規格產品的檔次高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