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打造發展強力引擎——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年增長19倍
| (記者 蔣凱 特約記者 吳斌)10月16日,記者在圣達銅業的新材料車間看到,有一種叫精密電流互感器的產品,正從非晶合金生產線上下來。據介紹,精密電流互感器雖然看起來很不起眼,卻是替代傳統互感器的重要產品。
傳統互感器使用的是鐵芯,而非晶合金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節能降耗的功能,用于制造互感器可以降低空載損耗達70%。不僅如此,非晶材料在航空、航天、機械、微電子等眾多領域中也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僅國內的市場需求就在2000億元以上。今年,圣達銅業與旅美博士沈同德教授合作開發非晶項目,目前第一條生產線已投入生產。 “今年是加快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的關鍵之年,必須以發展創新型經濟為重點,更大力度抓創新,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型。”市科技局局長焦國慶表示,我市力爭今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00億元以上,占規模工業的比重達42.3%。 近年來,我市科技發展迅速,在增強科技意識、提升創新能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方面成效顯著。截至目前,我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5家,高新技術產品243個。2011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458.83億元,是10年前的20倍。全市25家高新技術企業都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科技合作關系。全市共建成1個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1個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企業院士工作站,1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個泰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今年銀杏節期間,我市成功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牽手,成立了“中國泰興銀杏產業研究院”和“南京工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泰興分中心”。今后,兩所院校將與我市開展產業科技交流合作,共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江蘇亞太泵閥有限公司與江蘇大學合作研發的1000kW級高效智能型潛水電泵系列產品,具有新型機電一體化及高效智能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農業、水利、環保、市政等行業。項目實施期為3年,期間有望形成2.5億元的銷售收入。 據統計,去年以來,我市積極促進各類企業與省內外院所達成科技合作,共簽訂各類政產學研合作項目100多項。 “高新技術產業總量快速增長、質態不斷提升、結構日趨優化,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制造產業尤其突出,已成為最具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焦國慶介紹,我市初步形成了以圣達銅業銅錫合金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富鋒生物柴油項目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以南極集團為代表的環保產業,以及以新揚子海洋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集群。專利獎勵政策加快了企業自主研發步伐。2011年,全市企業申請專利2760件、專利授權100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77件,實現專利產業化產值42億元。 在友誠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安裝數控毛巾機。該機器看起來很普通,卻擁有10多項專利。企業負責人介紹,機械毛巾機只能單一織造固定毛型的毛巾,國內目前使用的數控起毛技術還不成熟,容易斷紗。友誠紡機瞄準數控毛巾機市場,加大高端研發力度, 自主研發了“友誠”牌數控智能化毛巾提花機。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友誠紡機也因此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發展成為年產值2000多萬元的企業。 農業科技工作也取得累累碩果。我市以創新為動力,以項目為載體,以園區建設為龍頭,以科技服務為手段,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積極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速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去年以來,全市引進、試驗、示范應用新技術10項,引進、繁育各類新品種(系)6個,良種蔬菜和反季節蔬菜得到大面積普及,生豬、肉牛、肉雞等主要畜禽良種覆蓋率98%以上,建成泰州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2個、泰州市農林生物質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新認定省級農業科技型企業2家、科技型農業專業合作社1個。 【記者感言】創新是時代的呼喚,只有不斷創新,新興產業才能搶占制高點,特色產業才能提升競爭力,傳統產業才能增創新優勢;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能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只有不斷創新,我們才能實現在發展中快轉型、在轉型中促發展。 科技創造新生活的前景難以限量,令人神往。科技創新是未來,未來要靠我們努力打拼。只要我們堅持創新、勇于創新,一定會引領全市經濟走向更高更強的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