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 跨越發展強引擎
10年來,我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快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變,科技對城市和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愈加明顯。 記者在圣達銅業的新材料車間看到,有一種產品叫做精密電流互感器,是從非晶合金生產線生產出來的。雖然它看起來來很不起眼,但卻是替代傳統互感器的重要產品。 傳統的互感器使用的是鐵芯,而非晶合金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節能降耗的功能,用于制造互感器可以降低空載損耗達70%。不僅如此,非晶材料在航空、航天、機械、微電子等眾多領域中也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僅國內的市場需求就在2000億元以上。今年,圣達銅業與旅美博士沈同德教授合作開發非晶項目,目前,第一條生產線已經投入生產。 據了解,該企業計劃第一年生產規模1000噸,銷售規模8000萬元,以后每年生產規模遞增500-1000噸,到第五年銷售規模達3億元以上,力爭進入行業前三名。 非晶項目的上馬,為圣達銅業的快速發展開啟了新的一頁。而在10年前,圣達銅業還是一個年產值七八千萬,發展緩慢的企業。生產的產品無氧銅絲由于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激烈,造成了利潤逐年下降。后來,經過一次次的技術改造,企業推出了升級產品合金銅絲,投向市場后,當年的銷售額就翻了一翻。合金銅絲的成功,使圣達銅業初嘗了技術創新的甜頭。于是,他們開始將技術創新放上重要位置。 泰興市圣達銅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民介紹說:“當時聽說國家要對火車提速,同時要發展高鐵,要開發錫銅接觸網導線,提高接觸網導線的性能,我們感覺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于是立即與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合作,共同開發錫銅、鎂銅接觸網導線。” 2008年,歷時4年的研發取得了成功,鐵路電接觸線產品通過了省部級鑒定,并獲得鐵道部的生產許可證。從2009年開始,這一產品每年為圣達銅業新增產值1-2億元,使企業安然度過了金融風暴帶來的危機。 隨著新項目的陸續投產,圣達銅業的產品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多項技術研發成果取得國內領先位置。眼下,公司又確定了下一個技術攻關目標高鐵用承力索吊懸。 李民告訴記者:“近幾年來,我們堅持技術進步、堅持技改投入,每年技改投入在2000萬左右,因為我們通過科技創新,嘗到了甜頭,使企業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擴大了市場占有率,提升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加快了企業發展的速度,增加了企業發展的后勁和核心競爭力。” 圣達銅業的十年發展歷程只是我市創新驅動的一個縮影。我市科技發展迅速,在增強科技意識、提升創新能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方面成效顯著。截至目前,我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5家,高新技術產品243個。2011年,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458.83億元,是10年前的20倍。全市25家高新技術企業全部都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科技合作關系。全市共建成1個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1個省級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企業院士工作站,1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個泰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新技術產業總量快速增長、質態不斷提升、結構日趨優化,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制造產業日益凸顯,已成為最具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 記者感言:創新是時代的呼喚,只有不斷創新,新興產業才能搶占制高點,特色產業才能提升競爭力,傳統產業才能增創新優勢;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能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只有不斷創新,我們才能實現在發展中快轉型、在轉型中促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科技創新強大的支撐作用,一定會引領全市經濟走向更高更強的明天。 |
